纪检·八项规定精神
清风时评(第二十九期)——廉者常乐无求
2025-03-25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语出王通《中说·王道》,其意为:清廉的人常常因无所贪求而感到快乐,贪婪的人常常因欲壑难填而倍感忧虑。乐与忧,映射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此为鉴,始终秉持知足常乐、宁静淡泊的人生操守。  于廉者而言,“常乐”源自内心的富足。古往今来,无数事例表明,充盈的内心能够抵住诱惑、守住底线。于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有朋友劝他,你送点土特产也好啊,于谦却以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的洒脱气魄,直面当时的沉疴积弊。他所追寻的快乐,绝非追逐名利,而在于护百姓周全、守山河稳固。修缮黄河堤坝,救济受灾黎庶……每一次为苍生谋福祉的付出,都成为他内心满足的源泉。“无求”并非消极避世、碌碌无为,恰恰相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把家国情怀、百姓安乐摆在首位,在为民造福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从而收获精神世界的丰饶与坦然。  反观贪者,因“常忧”而被物欲的枷锁牢牢禁锢,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世界中迷失自己。《吕氏春秋》有言:“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强调人要对欲望加以克制和约束,保持内心的清醒和坚定,防止欲望失控、行为无度。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像脱缰的野马,让人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行为,终将害人害己。“不足”源自初心失守、理想信念丧失,个别为官者稍有建树,心便飘飘然,错以为自己劳苦功高、权力在握,自然应有更丰厚的物质回报,因此逐渐沉迷物欲享乐。有的来者不拒,大肆收受礼品礼金;有的利欲熏心,违规插手工程项目;有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保姆式”服务……从众多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可以看到,这些“不足”,是被欲望蒙蔽后的畸形认知,即便坐拥“金山银山”,内心也只剩空虚与不安,终被贪念拖入深渊。  以廉为乐,既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更能以宁静淡泊的心态笃定人生目标、专注干事创业、实现价值追求。王传喜扎根乡村20多年,以身作则带头吃苦吃亏,工资标准始终坚持最低档,上级发放的补助、奖金他都交给村集体。正由于他始终秉承强烈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情怀,坚持发展成果群众优先共享,才能顺利推动实施“富美代村”“健康代村”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布鞋院士”李小文,一双布鞋、一件布衣,甘坐冷板凳,设立“李谦”奖助学金专门用于资助那些学习刻苦而家庭困难的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廉洁典范,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人生哲学,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为他人想冷暖、谋福祉,一心一意扑在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上,从而赢得群众的口碑。  广大党员、干部应时刻铭记“廉者常乐无求”的真谛,常思“贪者常忧不足”的危害,秉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的操守,涵养清正廉洁的品格,加强道德修养,坚守正道、怀德自重。唯有如此,方能挣脱贪念的桎梏,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微党课——如何理解完善军事治理体系?
2025-03-25
如何理解完善军事治理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军事治理体系。”这是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战略部署,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建军治军特点规律,着眼推动军队高质量发展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需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全面落实。第一,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是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我军在把握时代变局中累积优势、在激烈军事竞争中掌握主动、在快速建设发展中提高效能的战略之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领导推进强军事业的进程中,积极推进军事治理探索实践,形成一系列全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有力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对发展壮大我国军事实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军事革命快速深入发展,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的较量更为激烈,对军队建设效益提出新的挑战。我军正在贯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安排,奋力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迫切需要提高军事治理能力,跑出战建备统筹推进的加速度,边斗争、边备战、边建设,如期交上优异答卷。总之,推动人民军队实现更快速度、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全面加强军事治理,来一场治军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完善军事治理体系,以军事治理新加强助推强军事业新发展。第二,完善军事治理体系重在强化系统观念、全局统筹。军队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军事治理需要把握关联性、驾驭复杂性,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加强条块协作和一体联动,提高军事系统运行效能和国防资源使用效益。军队建设各领域是军事治理的重要落点,需要增强跨域统筹,优化跨部门跨领域协调,强化需求牵引、目标规制、标准统一,提高军事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流程是理念创新、技术突破与管理变革的重要承载,需要加强全链路治理,以流程优化再造推进战略管理创新,推动各环节紧密耦合、各要素融合发力,确保战略管理链路顺畅高效。在军事治理体系中,各层级有各层级的责任,应根据各自职能任务,构建主体明确、界面清晰的责任体系和工作体系,推动军事治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改革和法治是军事治理的战略抓手,应重视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用好法治这个基本方式,不断破解制约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深层次矛盾问题,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第三,完善军事治理体系要加强跨军地治理。加强跨军地治理是全面加强军事治理的应有之义,是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内在要求。当今时代,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密,需要强化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大局意识、强化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推动军地形成相互适应、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治理状态,实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综合效益最大化。军地各方面应当强化治理的理念,运用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方式,推动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实现军事建设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有机结合。按照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有机统一的原则,建立健全分工明晰、高效衔接的运行机制。以加强军地政策制度衔接为重点,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以法治思维提升跨军地治理水平。
微党课——为什么要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2025-03-25
为什么要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这是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巩固拓展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接续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对此,可以从3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第一,这是确保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着眼更好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更好坚持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改革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打破长期实行的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大陆军体制,重塑军委机关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重塑军兵种和武警部队领导管理体制,重塑严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构建起中央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确保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战略格局深刻变化,国家安全处于高承压、高风险期。越是面临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越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完善人民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巩固和扩大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在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中,军委主席负责制处于最高层次、居于统领地位。实践充分证明,军委主席负责制贯彻得好,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就有根本保证;贯彻不好,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就会从根本上受到削弱。《决定》明确“健全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制度机制”,就是要引导全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并通过体制优化和制度安排,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更好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  第二,这是创新加强军队战略管理的现实需要。优质高效的战略管理,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领导管理体制机制来保障。现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任务繁重,军事系统运行的整体性、协同性、复杂性显著上升,必须不断优化体制、完善机制、理顺关系,助推国防和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军委机关是军队实施战略管理的主体力量,需要着眼加强战略谋划和宏观管理,进一步优化职能配置,更好发挥参谋机关、执行机关、服务机关作用。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时间紧、任务重,需要健全战建备统筹推进机制,成体系抓好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任务落实。决策咨询评估在现代管理中的分量越来越重,需要完善重大决策咨询评估机制,提高机制化、专业化、体系化水平,更好支撑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需要健全依法治军工作机制,完善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第三,这是提高军队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举措。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坚持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劲。应当着眼提高军队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完善军队领导管理体制机制,不断破解影响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难点问题,消除战斗力建设的薄弱环节。习主席指出,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组建了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完善了科技创新体系。应当根据党和国家战略布局,调整军事科研工作领导管理体制,把科技创新这个强大引擎全面发动起来,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练兵备战是军队的主责主业,应当着眼为战斗力服务,持续完善作战战备、军事人力资源等领域配套政策制度,推动军队院校内涵式发展,实施军队企事业单位调整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战斗力、解放和增强官兵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