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八项规定精神
微党课——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怎样体现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要求?
2025-03-25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怎样体现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决定》作出新的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自贸试验区建设一以贯之的引领和推动。  自贸试验区建设以来,已在全国部署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形成了覆盖东西南北中的改革开放创新格局。推出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证照分离”改革等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349项、地方自主推广320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关键词是“提升”,抓手是规则对接,重点是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目的是牵引国内相关领域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深入贯彻落实《决定》部署,加快推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主要有以下重点。  第一,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高水平开放探索新路径。国务院于2023年先后印发了首批有条件的自贸区自贸港试点对接文件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总体方案,系统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的规则条款,并开展先行先试。  要把“提升”的着力点放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上,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积极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在打造开放型的功能平台、产业生态、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发挥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作用,在实施好现有试点措施基础上,及时开展总结评估,将具备条件的措施尽快推广至其他自贸试验区。加强规则前瞻性研究,继续主动开展新的试点试验,重点在实现货物贸易更高水平自由便利、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对接“边境后”规则等方面积极试点,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赢得主动。同时,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在外商投资准入和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合理缩减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实施好自贸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不断扩大服务领域自主开放。  第二,持续推进制度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积累新经验。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发挥了“头雁”效应,先后出台一批含金量较高的政策文件,累计部署340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府管理改革、金融开放创新等领域推出一大批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  要通过制定出台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政策文件,明确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目标定位,围绕贸易、投资、数据、金融、人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新一轮系统性、集成化改革赋权。集中推出一批引领性、集成性改革举措,推动解决科技创新、数据流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等重点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加大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改革探索,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经验。  第三,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自贸试验区坚持以深化改革开放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成了一批世界领先的产业集群。各自贸试验区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产业集成创新,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围绕生物医药、海洋经济、大宗商品贸易等重点领域,开展全链条集成创新,更好服务国家战略。跟踪研究自贸试验区新兴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在支撑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加强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丰富自贸政策应用场景,促进特色产业开放发展和协同布局,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壮大现代产业发展新动能。
清风时评(第二十三期)——多些耐心
2025-03-25
有人说,耐心是一种“高尚的秉性”。何为耐心?就是不急躁、不厌烦、不投机取巧。它既是一种性格,也是一种品格,还是成功的秘笈,能够助力我们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耐心是一种清醒。1947年,邓颖超带领土改工作组,来到河北阜平搞试点。午饭时分,一位性子急的同志到伙房,在“馍馍还欠两把火”的情况下,贸然揭开了锅盖,结果让大家吃了夹生馍。饭后,邓颖超在会上针对当时工作中出现的“急躁病”,以“馍馍熟了再揭锅”这一浅显易懂的道理,启发大家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土改政策,克服急躁情绪,使与会人员豁然开朗,土改工作也随之得以顺利进行。时下,一些同志在工作中也容易犯“急性病”,希望早点把事办成、早出成果。初衷也许是好的,但如果不顾及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一味地求快,就容易让我们头脑发热,造成欲速则不达的后果。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克服急躁情绪,真正做到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切勿做揠苗助长的蠢事。  耐心是一种坚持。社会学中,有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除了天资外,更多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林俊德搞核爆炸研究,扎根大漠52年;屠呦呦研究青蒿素,长年累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其间经历了190余次的失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只有耐得住性子、坐得住冷板凳,才能把简单做成不简单,实现平凡到卓越的超越。  耐心是一种智慧。齐白石年过九旬,发现自己画功不如以前,便每天苦练描红,临摹历代名画经典。儿子不解:“您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这般初级的东西?”旁人更是戏称“呆拙”。描红乃初学者入门功课,是“小儿科”。而齐白石这位绘画大师,却临池不辍,焚膏继晷,虚心地、耐心地从最基础的一笔一画回炉作业,其精神可嘉、经验可贵。“呆拙”中透着聪明,耐心中蕴含智慧,同那些投机取巧、喜抄近道、耍小聪明的人形成鲜明的对照。殊不知,要想获得事业的成功、人生的进步,必须沉心静气从打基础做起,从下笨功做起,熟能生巧是也。不注重筑牢根基,不经过久久为功的积累,是难以采撷到成功果实的。  有人说,人生的过程,很多时候需要等待。在这个过程中,放平心态,淡定从容,多一点耐心,往往能多一些发现,多一些体验,让自己进入一种“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的意境。强化目标导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不仅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还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向贤彪)
微党课——创新发展数字贸易需要把握哪些重点?
2025-03-25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需要把握哪些重点?《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数字贸易是指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服务为核心、数据订购与交付为主要特征的贸易,是数字经济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数字贸易正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决定》对创新发展数字贸易作出部署,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贸易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23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规模达27193.7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出口15435.2亿元,增长9.0%;进口11758.5亿元,增长7.8%。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15.6%。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既面临经济社会数字化带来的历史机遇,又需要妥善应对一系列挑战。一是数字贸易领域开放不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2022年“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显示,我国限制指数较高,在统计的85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1位。我国数字贸易领域开放程度仍有不足,知识产权保护、数据本地化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限制。数据跨境流动不畅,多个领域数据分级分类标准和重要数据目录尚不明确。二是数字贸易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主要集中于网络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源代码开放等“边境后”规则。目前数字贸易治理还是以“管”为主,“促”的政策环境还未形成,跨部门、跨领域的治理机制有待健全。三是全球数字贸易规则构建面临挑战。数字贸易规则分歧较难弥合、存在治理碎片化风险,亟待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共同构建适应数字全球化发展的有利制度环境。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要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形成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合力。具体可从以下4个方面重点着力。第一,分领域支持数字贸易发展。加强数字应用场景和模式创新,不断增强数字贸易发展动力活力。积极支持数字产品贸易,营造数字产品走出去的良好环境。持续优化数字服务贸易,促进数字金融、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业态创新发展。稳步推进数字技术贸易,加快发展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对外贸易。积极探索数据贸易,逐步形成较为成熟的数据贸易模式。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赋能。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数字贸易领军企业,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积极培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中小型数字贸易企业,支持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第二,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放宽数字领域市场准入,提高数字贸易领域外资企业在境内投资运营便利化水平。健全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制度,促进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打造数字贸易高水平开放平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鼓励数字领域各类改革和开放措施开展先行先试和压力测试。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平台作用。第三,完善数字贸易治理体系。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双边和区域数字贸易相关规则制定,营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加强与东盟国家、中亚国家、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等数字贸易合作。优化调整禁止、限制进出口技术目录。维护数字领域产业安全,持续推动全球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可持续。第四,加强数字贸易规则构建。推进数字贸易领域相关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数字贸易地方性法规。加强数字贸易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加快数字贸易领域标准制定修订。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加强数字贸易领域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加强涉及数字贸易的商标注册和保护。强化数字贸易人才智力支撑,支持高等学校设置数字贸易相关学科,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深化校企、政企合作,支持企业加强专业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