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八项规定精神
微党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中国好形象
2025-03-24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其中之一,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意义重大、意蕴深远,事关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事关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一个国家的形象如何,直接关系到它的国际声誉和世界影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统筹规划构建了我国国际传播格局,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例如,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主场外交活动,都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我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与包容开放、守望相助的大国风采,有力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形象,在赢得国际赞誉的同时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同时,我国还通过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全球减贫治理、全球生态治理等,不断提升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很多治理议题上实现了由融入者、建设者、推动者到引领者的转变。十多年来,我国的国际感召力、国际美誉度等都获得了显著提升,但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我国国家形象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硬实力的“落差”等问题仍然存在。新征程上,我们要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为底气,逐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更好地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走向世界,深入人心。〔作者分别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
党纪学习(第三十八期)|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问答 4.如何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5.什么是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2025-03-24
问:如何处理违犯党纪的党组织?答:对于违犯党纪的党组织,上级党组织应当责令其作出书面检查或者给予通报批评。对于严重违犯党纪、本身又不能纠正的党组织,上一级党的委员会在查明核实后,根据情节严重的程度,可以予以:  (一)改组;  (二)解散。问:什么是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答: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是指撤销受处分党员由党内选举或者组织任命的党内职务。对于在党内担任两个以上职务的,党组织在作处分决定时,应当明确是撤销其一切职务还是一个或者几个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一个职务,必须撤销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如果决定撤销其两个以上职务,则必须从其担任的最高职务开始依次撤销。对于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对于在立案审查中因涉嫌违犯党纪被免职的党员,审查后依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应当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的,应当按照其原任职务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对于应当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但是本人没有担任党内职务的,应当给予其严重警告处分。同时,在党外组织担任职务的,应当建议党外组织撤销其党外职务。  党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处分,或者依照前款规定受到严重警告处分的,二年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微党课——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是有效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
2025-03-24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其中之一,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意义重大、意蕴深远,事关中华文明繁荣发展、事关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掌握了更多国际话语权就意味着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实现从国际话语到国际话语权转化的关键,在于这个国家对世界其他国家能够产生足够的影响,这就需要一个从“能够说”到“有人听”“有人应”,再到“传得开”的国际传播过程。长期以来,我国在国际舆论舞台上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境地,我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国力还没有完全转化为话语优势。此外,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持续向中国发动舆论战,如利用争议性话题对我国展开舆论攻势,编造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造和操纵一些可能对我国造成威胁的舆情事件,从而抹黑我国、扰乱人心,甚至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新时代新征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这迫切要求我们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持之以恒地进行理论创新和话语创新,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设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尤其是通过发起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现代化、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等理念,不断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话语体系,使我国在国际议题的设置、引领、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国际话语环境中,“西强东弱”的态势仍未改变,一些西方国家仍沉迷于维持“话语霸权”。构建我们自己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是有效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手段,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的战略任务。〔作者分别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