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八项规定精神
清风时评(第二十四期)——善学者尽其理 善行者究其难
2025-03-25
学习和行动,是一个人立身处世、干事创业的永恒课题。  如何学、如何行,是很多人的孜孜追求。其实,荀子早已给出了有益参考。《荀子·大略》中写道:“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其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总要彻底探索事物的道理;善于实干的人,总要把难办的事情办好。善学者和善行者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尽”“究”二字上。  论善学,王阳明可谓一代楷模。王阳明在学习中善于探求理论,他曾遵照朱熹的格物论,去竹林里格竹。整整七天七夜,并未有什么心得。于是,他不再盲信前人的理论,转而从自己入手,终于想通一个道理:为善去恶是格物,就是把事拿到心中来格,端正自己的言行。王阳明经过悟道,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理论,也就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  学习在于指导实践,尽其理在于究其难。王阳明不仅善于学习,还善于做难事。他先后进行了3次主要战役,最终成为一代儒将。特别是1519年7月,王阳明誓师北上,仅用43天就平定了宁王之乱,他采用火攻等智谋,展现了出色的战略战术,成功击败了宁王及其军队。  事实证明,善学和善行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学习中探得的道理,及时运用于解决难题、化解矛盾上,才能打掉“拦路虎”、扫除“绊脚石”,踏平坎坷成大道。如果不善于学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盲目蛮干、鲁莽行事,不仅白费力气,还可能什么事都办不成。  勤于思则理得,勤于行则事治。善于学习、善于解难,一直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一路走来,克服了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学习的精进、理论的指导。  延安时期,我们党出现了“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生动景象,上一句讲的是生活条件艰苦,下一句讲的是钻研劲头十足。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党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陈云同志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中指出:“共产党员有了革命的理论,才能从复杂万分的事情中弄出一个头绪,从不断变化的运动中找出一个方向来,才能把革命的工作做好。不然,就会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革命环境中,迷失道路,找不到方向,不能独立工作,也不能正确地实现党的任务和决定。”正是攻得下“理论山”,我们党才能在革命的征程中攻坚克难、开创新局。  对共产党人来说,尽其理、究其难,也体现在学习和行动的统一上。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凡事探求就里,笃信“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不愿坐在办公室听汇报,不搞“闭塞眼睛捉麻雀”那一套。在兰考的470多天中,他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对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了走访调研,抓住了改变兰考落后面貌的“牛鼻子”。在焦裕禄同志身上,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善学精神,又展示了党员干部的知难而进、向难攻坚、难中求成。  事业接续发展,要求党员干部学习不止、解难不息。特别要看到,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脚下的路不会是一马平川,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战胜风险、迎接挑战,一刻也离不开“尽其理、究其难”。党员干部只有持续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掌握好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才能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化解一个又一个矛盾,推动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桑林峰)
微党课——如何理解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
2025-03-25
如何理解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这一重要改革举措,对于保障和规范执法机关实施强制措施,强化对人权的执法司法保障和对产权的依法保护,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保护产权的重要举措。人身权、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分为行政强制措施和刑事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主要包括行政传唤、行政拘留、强制隔离戒毒等,刑事强制措施主要包括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逮捕等。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是执法办案机关依据法律规定和法定程序,查封、扣押与案件有关的财物、文件、邮件、电报,冻结有关存款、汇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我国行政强制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对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实施机关、范围、条件、程序、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措施,应依法依规实施,并接受审查监督,以保障执法办案机关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第二,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既要保障执法办案顺利进行,又要规范执法办案行为。近年来,各级执法办案机关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对涉及公民人身财产权利强制措施的审核审批程序和标准,强化全流程管理和执法监督,司法机关依法实施审查监督,保障了执法办案质量。但实践中,滥用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甚至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现象,仍时有发生,对人民群众的财产权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完善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的制度,一方面要保障执法办案机关依法实施强制措施,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防止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和处分、转移涉案财产,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另一方面要规范执法办案机关实施强制措施,进一步明确强制措施的设定、实施和监督、救济,防止权力滥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第三,坚持执法办案机关内部审查监督与司法审查监督相结合,完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执法司法权的行使,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人身权、财产权,必须不断完善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涉及公民人身权利强制措施以及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都应在严格的监督制约下实施。要加强内部审查监督,完善执法办案机关内部审批制度和程序,同时强化外部审查监督,逐步将有重大影响的强制措施纳入司法审查范围。完善事前审查、事中监督、事后纠正等工作机制,通过事前严把受理审查关,事中实施动态监控执法办案流程,事后组织评查,对执法办案质效进行综合评价,及时纠正不合法不合规行为,实现审查监督全覆盖,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和水平。
微党课——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有哪些要求?
2025-03-25
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有哪些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发挥开发区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开发区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多年来,开发区建设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同时,一些地区的开发区建设也出现统筹规划不够科学合理、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与属地行政区职责关系尚未理顺、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导致部分开发区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投资效益不高、存在债务隐患等经济风险。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以发展模式创新为主线,加快建设全国统筹、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开发区管理制度,推进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突破、绿色低碳转型、协调平衡发展,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区。  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需要抓好以下7个方面。一是健全开发区管理体制。加强党对开发区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进一步理顺开发区和属地行政区关系,具备条件的开发区逐步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交由属地政府承担。制定完善开发区权责清单,开发区确实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经济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下放给开发区。健全开发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开发区监督管理体制。二是强化开发区基础管理。完善开发区审批、规划、管理、建设、运营、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审核公告管理,动态调整《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建立健全开发区滚动开发机制。有序推进政企分离、管运分开,支持开发区探索“管委会+公司”等运营模式。健全开发区统计制度,做好开发区信息采集和统计工作。三是优化开发区区域布局。加强开发区发展统筹规划,做好开发区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科学确定开发区的区域布局、发展方向。推动开发区整合优化,开展各类产业园区专项治理整顿,清理违规设立的园区。建立健全开发区产业转移利益共享机制,支持区域之间合作共建开发区、开办“区中园”,实现互利共赢。四是完善开发区功能定位。因地制宜确定开发区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平台,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大创新基础设施投入、提升产学研协同效率,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开展清洁生产评价认证和审核,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支持开发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建立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五是规范开发区招商引资行为。鼓励开发区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落实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要求,严禁在招商引资中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切实防范恶性竞争和廉政风险。六是促进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依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用地管理,完善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开发区用地“增存挂钩”机制,鼓励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规范有序实施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加强土地综合治理,推进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由以出让为主向租赁、出让并重转变。七是优化开发区人财物管理。推进机构改革,探索实行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合署办公,减少开发区管理层级,支持开发区与行政事业单位之间人才流动。健全开发区公共资产、负债登记、规范管理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支持开发区盘活存量资产,有序化解债务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