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党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加快构建多主体国际传播格局
2025-03-24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其中之一,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需要加快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构建的有机整体,由行动主体和网络结构等要素构成。全面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解决“谁来传播”“站在什么立场上传播”这个首要问题。明确传播主体、树立主人翁意识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头等大事。要强化主体建设,建设全方位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量,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高校、群众等多元主体力量和作用,多角度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要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使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具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熟练掌握舆论斗争策略和艺术。要立足于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加强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协同整合各方面传播资源,优化国际传播整体布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承担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国际传播的主体架构,发挥其高效的动员优势,进一步激活国际传播的主体意识。要进一步用好社会传播主体和个体的传播优势,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更好地激活中华文化与海外受众之间的思想共鸣、情感共鸣,增强我国国际传播的实际效果。〔作者分别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