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八项规定精神
微党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加快构建多主体国际传播格局
2025-03-24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其中之一,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需要加快构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新格局是一个多层次、多主体构建的有机整体,由行动主体和网络结构等要素构成。全面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解决“谁来传播”“站在什么立场上传播”这个首要问题。明确传播主体、树立主人翁意识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头等大事。要强化主体建设,建设全方位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力量,充分发挥政府、社会、高校、群众等多元主体力量和作用,多角度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要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使其掌握国际传播规律,具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熟练掌握舆论斗争策略和艺术。要立足于国家战略,强化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加强系统思考和整体谋划,协同整合各方面传播资源,优化国际传播整体布局。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来抓,承担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国际传播的主体架构,发挥其高效的动员优势,进一步激活国际传播的主体意识。要进一步用好社会传播主体和个体的传播优势,拓展传播渠道、丰富传播内容,更好地激活中华文化与海外受众之间的思想共鸣、情感共鸣,增强我国国际传播的实际效果。〔作者分别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
党纪学习(第四十一期)|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问答 10-11
2025-03-24
问:有哪些情形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或者加重处分:  (一)强迫、唆使他人违纪;  (二)拒不上交或者退赔违纪所得;  (三)违纪受处分后又因故意违纪应当受到党纪处分;  (四)违纪受处分后,又被发现其受处分前没有交代的其他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问题;  (五)党内法规规定的其他从重或者加重处分情形。问: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所称“从轻处分”?答:从轻处分,是指在《条例》规定的违纪行为应当受到的处分幅度以内,给予较轻的处分。
微党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在内容建设上下功夫
2025-03-24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明确提出了“七个着力”的重大要求,“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是其中之一,这为新时代新征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增强我国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在传播内容上下功夫,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入手,解决好“传播什么”这个核心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文化生态更加复杂、社会思想观念日益多样、社会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同时面临着西方文化不断渗透的形势,要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更好传播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而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加强国际传播内容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华文化精耕细作,增强国际传播的中华文化底色。要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历史脉络,深入挖掘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征、精神内核和价值意蕴,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积极探索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共识融通之处,促进相互观照。例如,要用中华文化中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天下为公”等理念,阐释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重大倡议,阐释好新时代多边主义的理念和实践。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力量,让世界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总之,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走向世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创新,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国际传播的感染力,切实将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真实地、生动地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作者分别系皖西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