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八项规定精神
微党课——怎样理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2025-03-25
怎样理解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这是立足我国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对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的重大部署。  老龄化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97亿、占总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占总人口的15.4%。按国际有关标准,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老龄工作方针政策更加明确,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加快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还存在老龄工作制度尚待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尚待健全、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尚需提升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系列问题挑战,以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为重点,系统谋划、科学施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需要着重把握以下3点。  第一,进一步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牵涉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工作统筹力度,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强化问题导向,深入研究养老服务供需不匹配、结构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增加护理型床位比例,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推进互助性养老服务,改善对孤寡、残障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服务,健全服务标准和综合监管体系;针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完善老年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相衔接的支撑体系,提升医养结合实效;针对一些老年人支付能力不足问题,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完善养老服务相关补贴制度。  第二,进一步推进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发展养老产业是扩大和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针对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经营主体发育不足、相关支持政策有待完善的实际,着眼于鼓励和引导企业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完善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措施,落实相关惠企政策。推动建设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大市场,促进相关企业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支持国内养老服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开发老年生活用品市场,促进养老产业与教育培训、健康、体育、文化、旅游、家政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发展银发经济。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科技手段应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税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第三,坚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形成责任共担、人人参与的新局面。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孝老尊老助老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充分认识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人生重要阶段,制定完善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政策措施,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完善老年教育网络,丰富老年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推进适老化改造,深入开展“智慧助老”行动,支持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为老年人提供更多便利,促进老年友好社区、老年友好城市建设。
微党课——如何理解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2025-03-25
如何理解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分级诊疗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和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形成合理的就医和诊疗格局。分级诊疗体系是围绕实现这一目标形成的制度安排,其核心可概括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国际上研究认为,约80%的疾病可通过初级卫生保健得以有效处置解决。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就是让群众能够就近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并接受相关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病情超出基层诊疗处置能力时,及时转诊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病情缓解稳定后需要继续治疗康复的,再转回基层进行治疗康复,方便群众在家门口获得需要的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建立健全包括分级诊疗体系在内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在推动基层首诊方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发展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23年,全国累计达到服务能力标准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过3万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门急诊诊疗人次占到52%。在促进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方面,大力发展医疗联合体,在城市建设医疗集团,在县域打造紧密型医共体,以薄弱专科和重大疾病诊疗为重点,组建专科联盟,扩大优质资源辐射面,引导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协同服务。截至2023年底,全国建成各种形式的医联体1.8万余个,双向转诊人次数超过3032万,形成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患者双向转诊的新局面。在加强急慢分治方面,建立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胸痛、卒中、创伤等急诊急救中心,提高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发展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为群众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开展家庭病房、上门护理等居家服务,更有效地满足急危重症与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群众就医的分级分层分流。实践证明,分级诊疗体系是先进的制度设计,有利于方便群众就医、优化资源配置、节约医疗费用。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和服务下沉,把城乡居民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是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制度保障。  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虽然在我国已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距离党中央部署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不小差距。未来5年是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的关键期,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来加快建设。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分级诊疗目标,认真落实《决定》部署,集中力量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是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力度,稳步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规模,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健全薪酬、编制、职称等政策,实施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工作,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岗位吸引力,壮大基层高质量人才队伍,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服务能力。二是以资源下沉为重点,健全城市医疗卫生资源支持帮扶基层的长效机制。按照“统筹布局、分区包片”的原则,深化城市三级医院支援县级医院工作,组织城市二级及以上医院支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县级以上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基层巡回医疗制度,促进人才、技术、服务下沉共享。推广远程医疗和医学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助力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延伸。三是以紧密型医共体为重点,加强协同服务和统一管理。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形成人财物紧密结合的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促进资源共享、机构联动、信息互通、服务衔接。以重点疾病为切入点,为居民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四是以落实功能定位为重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有序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省级高水平医院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加强地市级医院专科建设,发挥医疗救治主力军作用。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工程,突出其县域龙头地位,建设一批重点中心卫生院,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县域范围内就诊率。五是以引导医疗资源和患者合理流动为重点,推进医保支付和价格机制改革。发挥价格、医保报销政策对群众就诊的杠杆引导作用,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在医疗服务总量和医保基金支付中的占比,促进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建设。
清风时评(第二十七期)——虽小事不可启其端
2025-03-25
“当远虑后来之患,虽小事不可启其端”,出自明代薛瑄所作的《从政录》,其意思是应从长远考虑日后可能出现的祸患,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不能开不好的先例。这告诫我们要善于从小问题上看到“累积效应”带来的大后果,治疾患于“未”、断诱惑于“小”、拒贪腐于“始”。  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内容,历代先贤早有论述。《资治通鉴》中有言,“尽小者大,慎微者著”,指在小的事情上努力,才能干出大事业;在小事上谨慎,才能建成卓著的德行功业。《后汉书·陈忠传》中写道,“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淮南子·缪称训》有言,“是故积羽沉舟,群轻折轴,故君子禁于微。”都在强调要谨慎对待小事小节,在细微、容易之处避危难之事。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管子》有言:“微邪,大邪之所生也。”小处不小,“微邪”中往往隐藏着“大邪”,切不可因其小而掉以轻心。唐代陆贽严苛于己,深知拒腐于细小之重要,对分外财物分毫不取。时人责备他:“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他却严厉驳斥:“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北宋张咏在担任知县时,有一县吏动用了库房的一文钱。张咏便下令对那名县吏进行杖责,县吏很不服气。张咏亲笔写下一张判决书:“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正所谓,“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因此,小节不保、终成大恶。严以修身,当慎独慎初慎微,切不可忽视小处。  “不拿群众一个红薯”“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代代共产党人将纪律规矩刻印在心,从小事小节中守起严起,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业功常常在旧报纸上练习书法,一次基层干部送来一些宣纸,被他拒之门外。他说:“越是权位重,越要在生活小事上防微杜渐。共产党员的党性阵地不能在一张宣纸上失守。”祸患常积于忽微,党员干部倘若不能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扭曲变形,人生道路难以走得坚实和长远。  虑于微、防于小,杜于渐、作于细,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从点滴中完善自己,真正做到处事以公、守身以正、用权以廉、谋政以明。